“教无止境,学亦有益”
——音乐与舞蹈学院钢琴教研室磨课活动(六)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钢琴教研室经过认真准备,做好策划磨课方案、制定磨课计划、安排磨课进度、制定磨课讲授内容要求、安排课程评价等相关前期工作。5月8日上午,钢琴教研室进行了第六次“课堂教学磨课”活动。本次磨课,由何秋融老师主讲。
本节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中国作品和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快半乐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和完善措施来开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努马阿美》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弹奏技巧、音乐表达及练习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并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改进和提升,不断完善作品的弹奏。
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进行:
学情分析
开始上课时,分别由22级专生本的同学演奏努马阿美,结合思政主题,提出本节课主要讲解第一部分的内容。23级音乐学同学弹奏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本次是期中考完的第二次上课,在上次课完成第一部分的谱面学习后今天主要讲解音乐细节的处理。
课程延续性的体现
教师就上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做检查,结合学生课后的练习情况作出本节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达成目标,进一步细化课程内容,做到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练习要求。
教学目标
加强对作品结构的分析
加强学生对触键的认识
提升手指音色控制力
提升演奏的音乐表现力
能更好的完成路面上力度记号的演奏
对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的演奏
融合课程思政
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努马阿美》
(1)重难点:
作曲家调整的最新版本的曲目细节的弹奏、对于所需音色的触键教学、力度记号的演奏、作曲家音乐中所需情感表达的弹奏。
解决措施:将第一段的音乐做一个完整的梳理,了解作曲家所写的音乐要表达的内容,仔细阅读新版本的谱并完成作曲家细节更好的演奏,学会听辩音色是否符合作曲家的创作,学会听辩所演奏的音乐是否符合作曲家想要描述的意境。尝试不同的演奏技巧去支撑所需的音乐。
2.《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1)重难点:
贝多芬所处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贝多芬音乐的风格及音乐风格的演绎、乐句的塑造、让演奏的音乐具有表现力。
(2)解决措施:探讨贝多芬音乐的特征,划分乐句后去仔细的思考和琢磨每一个音的弹奏,按照贝多芬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去思考、听辩和创造每一个音。
(五)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方法的应用与掌握
学会在练习中加入思考,对音乐的思考,学会听辩,对音色的听辩,学会创造,在符合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音乐。
完善本节课的教学笔记,按照教师引导的方向去思考和练习。
教师磨课结束后,音乐与舞蹈学院罗院长、艾副院长及钢琴教研室主任罗婷老师针对何秋融老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仪表仪态、教学互动、学生主体性等方面给予了集中点评。三位领导指出,教师可在学情分析中说明为什么给学生选择这首曲子。对于曲目的重难点讲解,可以将努马阿美中的三连音作为一个重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三连音的演奏的学习有更好体验。同时提出了要统一版本,所用的谱子为目前为止的倒数第二版,但上课时是按照作曲家做出改进的最新版本进行讲解。还提到教师上课时需要更多的示范,需要摆两架琴。
“教研为先,质量为本;新老携手,共创未来。”通过本次磨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年轻教师们对于自身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同时也是大家认识到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促进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提升了大家的凝聚力,使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