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545454545454545
 

“教无止境,学亦有益”刘宇粟老师钢琴第三轮磨课简报

  • 时间: 2024-07-30
  • 作者:
  • 点击:

教无止境,学亦有益”

——音乐与舞蹈学院钢琴教研室

第三轮磨课活动(五)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钢琴教研室经过认真准备,做好策划磨课方案、制定磨课计划、安排磨课进度、制定磨课讲授内容要求、安排课程评价等相关前期工作。7月17日上午,钢琴教研室进行了“课堂教学磨课”活动。本次磨课,由刘宇粟老师主讲。

本节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练习曲、中国乐曲、浪漫主义时期乐曲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和完善措施来开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肖邦第三叙事曲op.47 》、《浏阳河》的弹奏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并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改进和提升,不断完善对作品的表现。

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进行:

学情分析

在上课开始之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了详细分析,包括学生学习课时、作品掌握情况、演奏不足之处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介绍。

课程延续性的体现

教师就上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做检查,结合学生课后的练习情况作出本节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达成目标,进一步细化课程内容,做到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练习要求。

教学目标

加强对作品结构的分析

进一步提升学生读谱能力

提升手指音色控制力

提升作品动态表现力

融合课程思政

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肖邦第三叙事曲op.47 》

(1)存在问题

整体音色不够饱满,存在错音及弹奏不连贯的问题

(2)解决措施

采用认真读谱,配合节拍器进行慢速弹奏训练,在慢速中找到正确的音色,并逐渐克服错音的问题。通过节拍器逐步加速的训练,克服弹奏不连贯的问题。教师通过示范、带练的方式,使学生有深度的体会到科学的手指训练方式,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2.《浏阳河》

(1)存在问题

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不够充分,对作品的思想及境界的理解较为欠缺。

(2)解决措施

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表达的作品内涵,使学生脑海里有了具体意象的画面,而不是单纯的五线谱,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理解作品。当大脑清晰地明白需要什么样的音色以后,才会带动手指去做出相应的触键以及动作。

(五)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1.中国钢琴作品融入课程思政

以中国钢琴作品《浏阳河》为例,让学生认真学习了该首作品,带领学生感受中国作品中的美,提升了民族自信。

课后练习方法的应用与掌握

学生在课后练琴时,没有掌握合理的练习方法,会影响熟练程度的提升。课后练习技巧的方法是一门学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法、演示法传授学生正确的练琴方式,不同曲目的不同练习技巧和方法。

完善本节课的教学笔记,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教师磨课结束后,音乐与舞蹈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罗婷老师,以及教研室全体教师针对刘宇粟老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仪表仪态、教学互动、学生主体性等方面给予了集中点评。罗婷老师指出,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及时记录课堂笔记,学生在课后方可得到充分的复习。马鹏强老师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进行一些示范,先让学生学会模仿,再进行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作,才能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钢琴。

“教研为先,质量为本;新老携手,共创未来。”通过本次磨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年轻教师们对于自身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同时也是大家认识到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促进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提升了大家的凝聚力,使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27 16:40:50